罕少疾病杂志杂志社
 
/ / /
 
 
期刊名称:罕少疾病杂志
主办单位: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国内刊号:CN:44-1497/R
国际刊号:ISSN:1009-3257
出刊日期:月刊
期刊级别:
(2022)复合影响因子:0.195
(2022)综合影响因子:0.142
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(2022)
 
《罕少疾病杂志》简介
《罕少疾病杂志》创刊于1994年,是国内极少数公开出版的关于罕见病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之一。它通过刊登一定篇幅的罕见病、少见病,以及各种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临床研究成果,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罕见病、少见病理论和临床研究现状,助推了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。本期刊是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(CAJCED)来源期刊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(CAJ-CD)全文收录期刊、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期刊、《万方数据-数字化期刊群》全文上网期刊。查看详情
 
/ 稿 / /
 
 《罕少疾病杂志》投稿须知
期刊要求研究论文包括:题目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全称,所在省、市及邮编,中文摘要,关键词;英文题名(与中文一致),作者姓名,单位全称,英文摘要,英文关键词。正文:前言(不设章节标号)、资料与方法(第一章)、结果(第二章)、讨论(第三章)。
论文标题脚注:作者简介。
致谢、参考文献:正文尾部。
具体要求如下:
1.文章标题
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,一般不超过25个字,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,如“1.1、1.1.1……”,只用至3级标题。
2.作者与单位
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论文有关问题者。所有作者均须注明所在单位(中、英文均须全称、城市及邮编)。姓名采用姓前名后(外籍作者按其书写习惯)。作者姓名英文为姓全部大写,名首字母大写,例如:ZHANG Xiao-hu。应在投稿前将作者排列顺序固定,中英文作者顺序应统一。
3.中、英文摘要
摘要应包括目的、采用的主要方法、最主要的结果和结论(研究意义)四部分。
4.首页脚注
作者简介:第一作者姓名,性别,职称,主要研究方向,E-mail。通讯作者信息及格式同上。
5.引言
应按照“研究意义(学术价值或经济意义)、前人研究进展(与本项研究有关的最主要进展应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)、本研究切入点(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或空白)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”展开。在阐述前人研究进展时须有文献支持,国外文献不可忽略。
6.资料与方法
7.结果
叙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。应有基础数据以及依据数据统计分析得来的二级或三四级数据,并对统计、分析数据后显示出的信息予以描述,要层次分明,条理清晰。该部分一般不用引入文献,不展开延伸讨论。
8.图和表
只附必要的图和表,切忌海量无关数据,切忌图表与正文重复描述。
9.讨论
针对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,阐释存在异同的原因,说明结果验证了什么,否定了什么,对其中的道理或机制加以阐述,对不明确的原因或不一致之处要进一步分析、解释。若是开创性的研究文章,则应该对试验中的得与失、重要的体会与感悟、存在的问题与失误加以阐释,给读者以启示或思考。
10.参考文献
列出与本研究切实相关的国内外近期主流文献。文献总引用量不少于20条,不少于10种期刊源,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;引用文献要体现近5年前沿成果,尽量引用中文核心、SCI\EI收录的主流期刊;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宜引用;采用顺序编码制,即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号。
书籍著录格式:著者.书名(版本).出版地:出版者,出版年:起-止页。例如:汤章城.现代植物生理试验指南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9:317-318
期刊著录格式:作者(全部作者姓名均需列出).文献题名.刊名,出版年,卷(期):起-止页,连续页码可省略期号。例如:单成钢,王志芬,苏学合.航天诱变黄芩种子对其SP1代的影响[J].核农学报,2008,22(2):188-191
英文期刊著录格式:作者.文献题名.刊名,出版年,卷(期):起-止页,连续页码可省略期号。作者姓名采用姓首字母大写,名缩写,留首字母。例如:Yan R,Han D,Ren J,et al.Diagnostic value of conventional MRI combined with DTI for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[J].Pediatr Neonatol,2018,59(2): 161-167.
有关稿件处理的其他信息:
1) 稿件处理周期
所收稿件通常1个月可确定稿件是否录用。返回作者修改的稿件如超过3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,编辑部将视其为新稿。稿件刊登与否由审稿专家审定。刊登后编辑部赠送样书2本至投稿系统注册的第一作者。
2) 计量信息
量和单位按国际标准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。公元世纪、年、月、日、时刻和各种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。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、正斜体(文中出现的植物属、种及病、虫名称须附拉丁文学名,全名斜体书写,再次出现时可用缩写。物种学名的命名人,以及属以上级别目、科、族等均用正体书写),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。如面积用hm2、m2,时间用d(天)、h(小时)、min (分)、s (秒),重量t (吨)、kg (千克)、g (克),溶积L(升)或mL(毫升)、mol (摩),溶液浓度用mol/L、mg/L、mg/kg,等。
3) 版权
来稿发表后,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用,文责作者自负,编辑权归本刊所有。本刊有权将其编入各网络数据库。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进入各网络库,请在投稿时声明,否则视为同意。
点击在线投稿
 
/ / /
 
/ / /
 
 
/ / /
 
 
 
 

(c)2008-2018 聚期刊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